j9九游会官方登录且比他种饭食绵薄故耳-九游会j9·游戏「中国」官方网站

发布日期:2024-09-10 05:31    点击次数:164

j9九游会官方登录且比他种饭食绵薄故耳-九游会j9·游戏「中国」官方网站

三、蒙古之虎围

蒙古之猎虎

蒙古民风,素尚武功。清朝定鼎,勘定外蒙古喀尔喀(1)诸部落,准噶尔(2)乌兰布统(3)诸役以后,一向空闲。嫡亲王“僧格仁沁”(4)征匪(5)山东,高唐(6)、连镇7之役,及通州八里桥(8)之役之外,他无征兵从征之举(9)。是以军备久废,文事不修,成一血脉凝滞、神经庞大残疾之蒙古矣。关联词,不弃旧习,於各该旗中,年年春初秋后,经旗主(10)团聚旗众,行围采猎,打野鸡、野猫(兔也)、黄羊、狍子、狐狸之类,名为“甘吉噶”(释义,甘吉噶者,马鞍捎绳也。凡获有野兽多者,系於捎绳者,盖系满捎绳之意耳)。围以围猎而代军征,使不忘其昔年军备之意也。此风迄今(11)尚有,唯有虎围,则惟喀喇沁王旗有之,他旗无有也(12)。

虎枪手之创办

喀喇沁王旗,於乾隆年间,天子巡幸木兰围场之时,奉旨由三旗(13)虎枪手营内发给虎枪六十杆(其枪式:枪身七尺,枪头长八寸,形菠菜叶式,中有鱼脊凸线,两面有半月痕之凹纹,枪头下边吞口两傍,有寸须长之铁棍,铁棍作用详打虎之执法项下,枪柄上半端缠以牛皮,枪头外有木套,以护其利锋也),命选旗丁(14)六十名磨练虎枪手,以备进围供职。且加喀喇沁王以惩办三旗虎枪营事务衔。

虎枪手之拣选

於是喀喇沁王由各箭(即牛录(15)也)拨丁,每箭又名或两名不等,调皆六十名为虎枪手,令移居於王府下瓦房主,今谓四十家子或谓杀虎营子(16)者是也。当与各户拨出每户平地六亩,深渊六亩,认为终年活命用度。如遇天子巡幸木兰,必先期进围供职,天子回銮则归旗听差,悉从旗主出动,认为常例。

虎围之组织

喀喇沁王所驻地名谓西伯格川(17),在热河东北三百一十里,在围场县东南七十五里,在平泉县北傻头傻脑十里,在赤峰县西南百四十里,俗称东围场是也。地与木兰围场紧相毗连,故平素虎、豹、熊、狼、猞猁狲(18)、野猪、狐狸甚多。惟虎则凶猛相称,凡牧养牲口,旦夕行东谈主,每遭伤害,东谈主咸患之,是以该王组织虎围官制,将六十东谈主编为六队:其名曰健锐队(任为寻踪队)、曰劲强队、曰坚固队、曰扶翼队、日精壮队、曰肃勇队。以上五队专任把守要塞,每队十东谈主。而每队之后,设炮手十名,专任虎枪之支援(炮手独有膺"炮手之差者)。每队炮手之后,随撒袋五名(撒袋者带弓箭之东谈主),皆本府陪侍及笔切皆等为之。撒袋,专任於虎围限制内督队进围,交往送信之事。又有闲户所派之骑马、民夫几十名,专任书记事宜。其上管围帮办二名,援救总管围务事宜。其上有总管又名,惩办围场一切东谈主员勤怠、奖惩,访问地形,建树部队,指示进退一切事务。

虎围之服装

扫数虎围东谈主员,皆穿灰色马褂(20)、战裙(21)、秋帽、狗尾续尾(22)。如无狗尾续尾者,以回绒代之,即蒙古之投降也。腰带火镰(23)、小刀,穿靴、就地坐靴、提胸完备,并有短柄镰斧、铁腿齿。而总管身后随红方木(24)旗一杆,深山密林之中,以便标示总管所在地点耳。围之两头,设有兰方大旗两杆,上以白布写左翼及右翼字样,以便标示围首、围尾相会之暗号也。各队之后,备小白飞虎旗多少,以便暗意部队所在之处也。又有长方小红旗两杆,上以白字书招集虎围据字样,临集围时持此分传驾御两翼,以招东谈主者也。

察阅虎围定规

每年每届九月月朔日(25),由札萨克衙门通令各村,文曰:时值秋令,树叶赪(26)黄,猛虎野兽,易伤牧养。各家牲口如有被伤情形,务须急速来报,以凭拿获。若其退藏不报,例必重咎不贷。再者,虎围各员,勿得远出,必须在家听候,修理器械,勿稍疏懈。并令於本月十五日集结府门,以备查阅,等语。於是,至十五日历,集结府门,而札萨克王亦服围装,升府门月台,管围总管向前报皆之后,笔切皆呈上点名册,其有病告假或公出未归者,皆摘由注签(27)贴其名下,遂挨次点名,检察诸械,以评勤情。重新伤嘱在家听候,不得出外,令各归本队。逐个查阅毕,发令散归。

虎围之招集

即於九月十五日起,逐日须有四东谈主值班,轮替听差,有报酬有虎吃畜等事,不分日夜,招集虎围。先是,由旗主召见管围总管,商酌相聚地点,指定时间,传谕听差之东谈主。而听差东谈主各持招集虎围旗,往驾御两翼飞跑,一面大叫曰:集虎围也。与今之布番外(28)者一般,声闻数里。各户东谈主家,素日皆有俗习,合家大小,不管何时,必须贯注静听,一闻喊号,全家叫醒,迅速出问情由及集会地方与本事,见告膺此差者,急速兴起(29),洗脸漱口。其父母或子女等洗手净脸,向佛像前点佛灯,焚料香(30),叩拜祝祷。厨房则照料饭食。向例,吃猫耳汤。其式:荞麦面捻弹丸,用拇指一揉,便各各搓成猫耳形,故名。取其消化迟慢,能历久饥,且比他种饭食绵薄故耳。凡蒙古俗习,外出旅行之东谈主,忌食面条、馄饨。言吃面条则诸事预备延搁,吃馄饨则事务朦胧不清等各种俚谈(31)。於是,一面代为备马,经营镰斧。饭毕,衣着衣帽,紧束弓箭、撒袋(32)披挂整皆,香炉中满焚香面,从身边右转熏过三造(33),并将骑马亦熏三造,取其洁净、熏除恶浊也。其东谈主则向佛前叩拜,祝祷保佑,请下护身佛(34),佩在胸前,与从征无异。合家送外出外,谆谆嘱咐,诸事小心,吾济(35)家中立候捷报也,速速欢娱碰头等语。俟其乘马去后,各自进屋,皆不定坐,时向佛前烧香点灯祷祝,保其太平无恙,并请喇嘛於佛前念佛道喜,家家如是也。遂有村长挨户问讯走否。设有未及起身者,必催促其起身始去。

虎围之动身(36)

虎围之动身也,由王府管祖传谕家庙,延请喇嘛九名或十二名不等,在府门念佛。又於府门之外安置大炉,满烧香柏之叶,烟气冲天,香闻数里;钹饱读叮咚,别咧(37)嗥咆;扫数出猎东谈主等集结门外矣。於是,札萨克王亦服围服而出,立於月台之上。喇嘛手捧香炉,周薰出猎东谈主马,然后按册排队动身。旗主祝以祥瑞话云:“汗山之福无疆,所适成绩无量,神佛保佑忘我,立盼捷旗隆盛”等语。俟去后,王始回内殿。喇嘛念启运经,逐日三次。

虎围之建树

其动身之时,由寻踪队经营肥犬一只。此犬取自隔邻烧锅、典当行或商业家,硬行捉拿,业主不敢吝惜也。其捕法:以叉把木叉犬之颈,则不成咬东谈主矣。以绳缚其口及腿,负之以去。又备双响、炮竹多少,俟到其地察看伤牲之区,如有虎迹,即由原踪寻找,不消此狗矣,仍还本主。若其陈迹依稀,不可寻踪,则将犬拴於树根之上,将周围深草割去,由总管发令,世东谈主各自寻宿,指定次早聚会之本事、地点,各自散去。犬见东谈主尽走去,号叫不啻。盖豺狼之类,最喜吃狗,闻之,必向狗声觅到,立即吞咽而去。关联词,虎吃狗肉例必腻醉,不成远走,找一森林酣然睡矣。

虎围之进围

次早,东方甫亮,由寻踪队前来检察。所见虎迹,点点梅花,而犬之鲜血涂於黄草,已知有虎之证矣,遂即飞报总官。由总官报酬旗主。一面起队前来,依寻踪队之确证,至其山之进口驻队,察明地势,某某处紧要,某某处不错缔造部队,测度知道,再下令传知各队照章而进。而总官自行指导由山岳鱼贯而进,至某处留某队一如前令,挨次留守。总官即据一峻岭站住,令所余之队又向前各占其指定地位远眺。两翼之蓝旗於谷口会到一处,知围已布成矣。於是发令兴围。各队皆於勘定地方列成横队,每东谈主背后各有炮手又名排而待之。其在谷口之寻踪队,亦成列横队,炮手如法紧随各枪手之后描踪而止。此时,东谈主东谈主皆怀恐怖,如冒险探敌,每有风挥枯叶,鸟影落地,辄疑猛虎跳出,其失魂荆棘如斯。关联词愈熟悉者,心底愈千里静;其后生新进者,实有心惶腿乱之现象。

打虎之执法

寻踪队既近临虎之所在地,不雅陈迹之新旧:其湿潮而坚实者为新;乾燥松散者为旧。且描踪之法,如遇石塘及谷底、乾叶之处,最为勤勉,而彼等亦有要诀,以柴棍树枝量其步,度遐迩,往复量之,遂得此岸之踪,毫无差失。既得新踪,确知离虎不远,互彼此递暗号,各加警戒。既见虎矣,先辨其毛片,再分其牝牡。雌者性柔怯而阴恶,不易制;雄者性刚猛而气大,最易拿获也。於是,又看其是否睡熟与惊醒。不管若何,卧地不起亦不怒者,於枪头绑双响向虎放之,使其顶上轰响,一面大叫:虎已寻得,在某标的,某树之下,树边或有止境象征,一并告之。俾众咸知虎之所在也。此时将虎惊动,激其甚怒而起,则瞪眼张口、伸腿、摔尾,驾御击地,前足抓地拟欲前跳之时,各以枪之柄端插入地中,以右足踏之,左足向前立住,两手紧抓枪柄,枪头向前,属目俟之。俟虎怒极,张目向前一跳时,借虎之使劲一落之势,将枪头递进口中,则枪头正从其舌根刺入脑间。因枪头之下有铁棍挡住,使其不成落地也。如无此挡铁,致彼串顶而落,虎不成立地就毙,则例必伤东谈主,不可逃也。而其前足不成着地,即无跃起之跐蹬。此时慎防其前足相拍,果一拍,则枪柄立即折碎,而足即下跌地上,不知伤害几东谈主。是以,当初刺之际,立由两旁炮手开枪,先击虎之两腋或其脑顶,取其速毙,否则必致伤东谈主矣。将虎击毙之后,大叫:汗山之主,赐予无疆。盖古语,亦系古俗也。此之谓猛虎气大,一跃就捕者。其如阴恶无气之虎,则东谈主回避,寻隙希图潜逃者,不得紧追,亦不得以炮迫切。若一炮即能立毙,固属无碍。设或否则,气到极处,匐地而来,其行如风,其力无限,枪击无济,枪刺不敌,不知伤害几多东谈主命。是以,不敢追迫切捕,只能紧喊虎之行止,俾堤防诸队各有警备。若果虎到其处,仍曩昔法排队阻其去路,激勉其怒以捕之。若其仍不上围,寻路迂出他遁时,只宜听之,亦不可追袭也。令其去后,登高远眺,私下奴隶,防其走远逸耳。直待其走至一处,照实仰卧之后,重新记忆调队,另行合围拿获。当虎之脱逃后,由总管传令收相聚会一处,一起休息,或吃饭食,以俟报信。一天如斯三次四次合围或追踪,费二天三天不等,以致跟出一百里二百里之时亦有之。恒有一围得二只三只者,务必捕之此后已。其有深匿逃漏者,几十年来不外一二次耳。而虎之性质迥与他兽不同,或捕一物,一次得则得之;不得则舍之不顾而去也。故尝有东谈主曰:虎有耻辱心,一捕不得,即羞而不食也。又谚云:猛虎不吃回头食,皆此因也。再者,私围游山之东谈主,若遇虎来,知势不敌,即仆卧於地不动,则虎自己傍走过不顾也。

虎围之奏凯

虎既捕得之矣,由总官先察有无受伤之东谈主,再察第一刺虎之东谈主选取一炮、第二炮系何东谈主所击,经营犒赏也。皆书其名,飞报旗主。嗣由隔邻屯子派车辆,将虎界(38)於车上,整队在前徐行。各各欢天喜地,嬉笑喧乐而归。附近府门时,旗主围服冠带迎出,预有喇嘛在彼诵启运经,烧香柏叶,树运马旗,吹大海螺以俟之。全围到皆,对面成列路之两傍,各举枪炮器械作交叉式而立之。由总官帮办等引路,导载虎之车从器械之下通过,走至旗主眼前过目,如献俘之状。遂将虎抬进府院,吊於树上。次则出围员弁参见旗主。便问杀虎之东谈主,唤至其东谈主跪地,旗主云:尔何故擅杀山兽之王!命鞭二十,以谓消其杀气云。因系旧习惯,不成,不外效形良友。於是,旗主进府升座,大厅筵宴,由府内做事做事前经营酒、肉、馒头。遂令杀虎之东谈主坐首位,其次则总官以下规定入座。旗主亲手赏三东谈主酒,其顶戴(39)各升一级,并赏袍褂料、火镰、小刀、针、凿、茶叶等物有差,其他挨次吃酒。酒以碗盛之,不限其量;肉则连肉带骨概略斤余一块煮熟,以柳条削其一端成尖,将肉串之,每东谈主一块,名曰:“削拉肉”(以柳条尖所串为名,系蒙古平方也),各以我方所带小刀削而食之;馒头则每枚重十两(40)余,每东谈主两枚,世东谈主酒酣耳热而归。其归程,各乘酒兴,长腔短讴,由性唱歌,讲演上次杀虎之事,某东谈主若何刚强,某东谈主若何怯弱,吵嚷之声远达数里。其餍足之状,言难态状。而各家老小、父兄、太太,皆接出村外,迎接慰劳至家后,将护身佛由身上请下,挂在佛龛,备有供器,列於佛前,烧香燃灯叩拜毕,合家团坐吃酒,泛论围中情形,欢娱之象尤可想而知矣。此亦蒙古之一种好意思俗。深所惜者,近三十年(41)来,围场各处砍伐树木,开开瘠土,户口日繁,东谈主烟辐辏,是以豺狼握住,麋鹿潜踪。至於本日,熊、豹、鹿、彘时有所见,惟虎之一种,绝迹无影矣,而此虎枪亦甩掉毋庸,只能各家吊挂墙壁,烟尘薰燎,行为缅想品耳。

虎围之余兴偏执趣谈

管围总官、帮办及撒袋等皆系王府长史、典仪、管家(42)、护卫等充当,是以饮食一切总要丰好意思,故彼等出围之后,由各东谈主家中经营鲜好意思酒食、菜肴,约聚数家,合成一簇,专东谈主送往山中,寻到其间,彼等偷空拼凑石友三五成群,捡择平坡及石崖之下,或向阳背风之处,铺薪团坐,拣折乾柴树枝,燃火热酒烫茶,各出各家食物,铺展油布为席,品酒漫酌,寒山松涛,禽鸟翱翔,另具一种郊野佳景。

合围之时,严禁擅离围所,以防不意也。然有怠惰之东谈主,往往甩掉背负,纵情寻访戚友,以致隔离大队,厥后寻找大队,爬山越岭,独自跋涉,时於涧下谷底碰见潜逃之虎,遭其惊伤者屡见不一。那时有“苏克都尔”(汪姓也)者,亦因徜徉,一东谈主往寻部队,驰马过沟,陡见一虎顺沟潜来。苏某身上弓箭之外,他无长械,见势已急,加鞭意图急窜。虎遂跳出,将其马尾扯下,幸未伤东谈主,盖苏某之受惊亦大矣。而合围之处,顿失虎之所在,正然寻觅之际,闻信追踪,遂得而捕之矣。

嗣又一时,有“豐绅”者(李姓也)、有“五台”者(吴姓也),与共事三五东谈主,在围外崖下饮酒,咸有醉态,正自头晕朦胧之间,忽有一虎顺崖潜步而来。世东谈主一见,龇牙张嘴,立地吓倒,久之无声,起而视之,则虎去已远矣。后“五台”起而言曰:谁谓虎凶恶哉?吾见彼向咱们尚笑脸满面也。盖见其张口露齿故为笑矣,众遂藉为笑谈焉。

有一年,有虎枪手“绰克丹”者,随围山中,正将虎枪递入虎口缓助之际,两肋炮手击枪稍迟,虎将前足一搂,枪柄立地撅断,虎遂顺枪落地,将绰某压在身底。绰某堕入危险,双手紧抱虎身,将头缩入虎之项下,东谈主虎滚作一堆。虎因口中含有半截枪头,不成下口,且颈极短,不成回口咬东谈主;而东谈主则紧抱虎身,虎爪虽利,亦不成即伤其东谈主。

正此场面,有一炮手心慌,欲为急救之计,一枪放去,虎果重伤,垂毙不起矣。不期子弹透过,中在绰某尾骨之间,亦不成起,问此枪何东谈主所发?危吾命矣!众向前扶起,已竟无救,立地死灭。设遇熟悉炮手,绰某当不致死灭。后经旗主厚赏其太太服待,以示恤焉。

又於某年,土默特索贝子(43)因事到喀喇沁,经旗主约以围猎消遣。此日聚合围夫,於早十点,会於府西之龙泉寺沟门(44),向里进围。正然寻踪之间,由谷底忽起一豹,将帮办“桑嘎”者(于姓也)捉住,前足挞(45)其肩上,咬其右脸眼眶时,有一炮手从侧面顺枪瞄准豹之耳根,猛击一炮,豹遂毙矣,而桑某遂失一目。后桑某仍出围猎兽,奈以左目喵枪,依然百发百中,亦奇技也。

围外鳞爪

某日,有金姓名大喜者,家有黄键牛放出数日未归,寻之不得,家中认为遗失矣。有老媪人妇女等,按俗令於锅台后皂王龛前扣一无墨(46)瓷碗,焚香祝祷,不令遗畜远出。效果有觅得者,因如法祝告之。次日,其两小孙,甫八九龄也,潜往门前河畔游玩,河离家二里许也,二童见山下来一黄牛,喜曰:吾家黄牛来也,且不忙,可於此玩之,少待片刻,重新赶回不迟。於是,在河沿挖沙为井玩耍。一童猛然昂首看牛,言曰:吾家黄牛系喝水也,此牛若何舔水(47)?正惊诧之间,山巅有一册村马馆(牧马者曰马倌也)“依伯格勒图”者喊曰:“赤子奚不快躲!尔前乃老虎也。”赤子闻之惧甚,衣服尽弃河畔,涕零奔走,虎绅士声,徐徐奔回山矣。此时马馆骑马,迂谈下山,拾起衣服,追及赤子,送交家中,备述颠末,其祖母大惊,拜谢马倌,且责其孙等远出。遂忆牛必为虎食无疑,三二东谈主亦不敢上山。过五六日,其牛自行归家,众皆喜幸不尽。那时山场丰富,猛兽藏匿,稍有不慎,便遭巧合。旦夕之间,受怕耽惊,时有未免也。

又,汪姓家车往山中拉柴,峰半斜阳迟缓遮入山后,不久快要薄暮矣。满载一车烧柴,已下斜坡,跟车夫“全喜”者将捎坡绳解下,绕成圆圈,挎於肘上,在前拦车而行。忽由谷底丛草中跳出一虎,扑面而来。全某情急智无所出,遂以绳圈击之,不期绳圈套於虎之脖颈,虎乃大吼一声,向后仰倒谷下,不见再出。而全某已惊倒,半响方醒。车上驭马早已闻声挺首响鼻驾御乱跳。车夫见虎不出,伏候多时,去扶全某,走至车前少息,战抖不敢下山。嗣后,家中派东谈主来接,闻之皆惧,以斧剁石,石火能干,藉曩昔进,固知虎怕火也。及到家,夜半矣。次日,聚十余东谈主,持械上山,去找捎坡绳。寻踪找到谷底,虎仍在焉。众见影,急欲遁入。有胆大者,嘱言莫惊,试以炮震之,於数枪,仍不动,近前细审,则虎早已死矣,绳圈犹在脖颈也。盖虎之乍出,被绳所套,破胆而死也。於是,将绳圈取下,将虎界至府前报酬,呈缴旗主,赏赉有差。蒙俗,野兽中惟虎不准私猎,故必申诉耳。

前清谈、咸年间(48),由热河都统禀请,开荒围边於温珠沟地方,即今之围场县本街也。那时,尚无东谈主家,领荒刨地之东谈主,初到其地,以木叉组成架子,覆以榛柴(49),以泥抹之为屋,名曰:麻架子。由山墙开门,仅容七八东谈主居之刨地。於春夏之交,蒙蒙小雨,天气甚凉。晚间住工之余,有四东谈主打开窗牖,靠窗炕上点灯赌牌,炕边锅内,熬小麻子油。天交三更,伙夫出外取柴,乍见似有一东谈主,如反戴毡耳帽者,由窗口探头考核。其伙夫误为邻屋之东谈主前来把眼(闲东谈主傍不雅赌博者曰把眼),因此前云:“胡不进屋去看?”遂以手扣彼之臂,觉湿毛触手,讵(50)言尚未馨,虎吼然一号,跳进屋内,由四东谈主之上跳过,竟入油锅之中。

旋又跳出油锅,寻门而逃。彼四东谈主者,见虎之大进,不知何物,四仰惊倒,不省东谈主事。后经伙夫喊叫,邻舍来东谈主点灯叫醒。四东谈主再看锅中麻油已竞溅满屋地矣。次早,追踪找去,见虎在丛草中仰卧,四蹄烂脱,不成行动亦不成伤东谈主矣。遂生禽扛之而归,剥皮售制钱(51)四十余吊(52)世东谈主分用矣。

又,李姓家场院屋,在其住宅大门之外,系秋季收割后入场农东谈主所居者也。因春夏之间无事,遂假此屋安学馆(私塾也),以教村中子弟也。此日天晚下学,阴云油然,细雨淋淋,老先生一东谈主饭余枯燥,闭门安寝矣。忽闻屋门咚咚作响,问之不应。少倾又响,先生心疑之,下炕走到外间开门,前到院中跳望,亦无声息。将欲追思进屋,骤闻屋中响如震雷。盖学房外屋有碾一台,绳套具全。因本日雨气甚凉,适有一虎为寒饿所逼,来村中找食,前来拥门。率先生之开门而出也,虎稍向后避缩,且天色深黑故,先生未之见也。及先生来到院中,虎遂乘隙入屋者也。不期,虎竟误入碾台之套,大惊,欲逃则碾随套转,响声隆隆。碾愈响而虎愈惊,关联词细绳缠绕,虎愈挣而绳愈固。先生回看屋内,昏黑如漆,不悉何物作怪,大惧,跑到门外,喊叫来东谈主告以故。院内出来工东谈主十余名,各持器械,前来用灯笼照拂,屋内尘埃满腾,不甚明了,细辨之,始知为虎矣。一起向前,以木棍乱打,不多毙命矣。

又,光绪初年(53),按王府惯例,寻常东谈主家子弟,年甫十岁,遂叫到府中当差,逐日至晚十时方令归家。日日届时,不管诺大风雨,例必由其父兄去接,否则更不释怀也。专制盛行,东谈主谈背弃,寄身压力之下,虽作牛马亦无可若何。但得处己之心以处东谈主,则谅不以幼小孩童枵腹从公,冒雪逐雨也!时有“桑布”及“阿育什里”者,“桑布”年十岁,“阿育什里”年十一岁,在府当差。“阿育什里”家离府东七里,“桑布”家稍远一里,有八里地,逐日一同回家。中间屯子星稀,沟壑荆棘,故“桑布”之父“拉巴塔苏”,逐日必事前到王府候诸门外。俟其出,如犊之呼母,问吾父来呼?答曰:来矣,遂一起联袂谈吐语笑,前奔后跳而归。

一日,恰好小雨初睛,时在四月初天气,本无月亮,夜晚同归,离家三里须,见南山根有灯笼颤颤巍巍而来。小孩目光最快,乃曰:南山根有灯来矣。其父原来瞑目,应曰:南谈行路者耳。子又曰:关系词灯光因何呈碧色,如燃酒火也?父曰:绿纸糊灯笼者亦多矣,何色不具。少时,子又呼曰:此殆非行路之灯,现已横过通衢且来近矣。其朋呼曰:此灯何成双而灼灼也?此时,其父尚不信曰:即将到家,乱言奚为!二子又曰:灯来近矣,恐非东谈主也。其父始详确注目,号曰:果虎也!将若何?立将二子抱于胁下。此时,离“阿育什里”之家才里许地耳。於是,其父情急,大叫有虎,惊动本村之狗二十余只,吠声而来。及至切近,见虎在彼,群狗不但不前,反来将头钻入三东谈主衣底,更不得动弹。凡东谈主惊号之际,声息天然不正,时“阿育什里”家闻声皆来接迎,虎遂向东绕谈去讫。大家慰问之余,东谈主声吵嚷一派,接至家中。有俗令,名曰爱妻令,笔名曰:姆妈新经,照章招魂、压惊。有令小孩向惊处溺尿者;

又有脱其内衣摇之,呼小孩之名而招魂者。正此时际,“桑布”家中亦闻信,其母偏执外祖母等,亦皆迎至,遂给小孩等作念荞面拉拉汤食之。看天已不早,“桑布”家属将赤子携之外出,“阿育什里”家欲送之。言吾等东谈主多,且离家不远,不必送也。东走未及数武(54),见大树之后,星光照照,虎仍在彼也。复又大惊,大叫一阵,有村东谈主出接,见虎已上北山去讫,始得释怀归家。足见那时山峻树密,犬牙相制,天然柴草丰厚,故意不雅瞻及牧养,关联词野兽出没,防不堪防,住民受害匪浅也。

注释

(1)见“八、喀喇沁王旗从前待遇蒙古之习惯”注释之(2)。

(2)见“八、喀喇沁王旗从前待遇蒙古之习惯”注释之(9)。

(3)乌兰布统之战。乌兰布统位至今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与围场县接近处西拉木沦上游大红平地方。康熙二十九年(1690)清朝与准噶尔部喝尔丹在此处伸开了一次大斗争。康熙二十七年(1688)噶尔丹攻入外喀尔喀的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札萨克图汗部,三部魁首向清央求保护。康熙二十九年噶尔丹以追击喀尔喀为名,率兵堪称十万,直逼京师。康熙天子命安北大将军恭亲王常宁统右翼军出喜峰口进至乌珠穆沁地方,被噶尔丹铩羽,噶尔丹不绝南下。康熙亲征,命抚雄壮将军裕亲王福全统左翼军,出古北口经隆化北上。八月月朔日与噶尔丹军遇于乌兰布统。噶尔丹部队傲睨一世,以驼城攻击清军,十万清军以火炮粉碎驼城。进程一天的激战,噶尔丹付出极大的伤一火,为保存实力,建议乞降。在还价还价中,噶尔丹横渡西拉沐沦河,越大碛山遁逃。清军发觉敌军隐迹,轻骑追击,未见陈迹。那时卓索图、昭乌达各旗札萨克均摊箭丁参预了乌兰布统之战。

(4)僧格林沁(?~1865),清末将领,蒙古族,博尔吉济特氏,成吉想汗后裔,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东谈主。谈光五年(1825)袭封郡王。咸丰三年(1853)解任为参赞大臣,率马队防堵太平天堂北伐军,咸丰五年(1855)封为亲王。咸丰十年(1860)叛逆英法联军于大沽、天津,发扬果敢草率,终因清廷协调而失守。翌年,在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同捻军作战,有高唐、连镇、八里桥等斗争。同治三年(1864)与捻军赖文光、张宗禹作战,屡被打败。次年五月,在山东曹州(今菏泽)高楼寨隔邻的吴家店被围歼斩首。清政府从此丧失了满蒙八旗的劲旅,军权渐次落入湘、淮军阀曾国藩、李鸿章,以及自后袁世凯的手中。

(5)这里指农民举义军捻军。

(6)高唐,县名,在山东省西北部徒骇河流域,汉灵县地,北魏置高唐县,明入高唐州,清同治年间(1862~1874)农民举义军捻军曾在此地与清军作战,1913年改高唐县。

(7)连镇,在高唐的管境之内,捻军与清军作战之地。那时清军的主力是蒙古的箭丁。

(8)世界共有三个通州,此地方指在今北京市东,治所即今通县,俗称北通州,1913年改县。八里桥为北京宗派。英法联军挫折北京,清军将领胜保统领各路救兵在此交战,其中参战的有蒙古部队。

(9)他无征兵,指僧格林沁战身后,带兵在外作战者,多系曾国藩指导的湘军头领。曾病死以后,淮军接纳了清朝军权,由李鸿章统领。这两个统帅遂不征用蒙古兵员,只在内地彭胀士兵,是以蒙古各旗再无从征之举。

(10)旗主,旗札萨克的泛称,即一旗之主。下同。

(11)作家指1918年时。

(12)到了民国年间,卓索图盟其他几个旗的山林仍是砍伐殆尽。

(13)喀喇沁左、中、右三旗。

(14)清朝盟旗轨制,是一种军、政合一的组织形状。蒙古族十六岁至六十岁的男人,均编入旗的直属单元“箭”内,战时从征,平时坐褥,称“箭”丁或旗丁。

(15)蒙古旗制是从满洲旗制套过来的。旗以下的直属单元,满语称“牛录”,蒙旗称箭,汉语称佐。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努尔哈赤执法三百东谈主为一牛录,行为基本的户口和军事编制单元。清初,蒙古八旗编成后,额定一百五十箭丁为一佐,编制小于满洲八旗,长入受清朝天子的总揽和出动。

(16)今喀喇沁旗王爷府镇的上四十家子村,又称杀虎营子。

(17)喀喇沁王府驻地,据当今所知,至少有三次迁移,起原在大宁古城一带,后迁至龙山下侧,相传康熙五十年(1711)前后迁至公爷府,乾隆初年才西迁至锡伯格川今王爷府镇所在地,那时称锡伯格川为东围场。

(18)即猞猁,毛皮极珍稀。

(19)膺,应,担任。

(20)马褂,旧时男人穿在长袍外的对襟短褂。

(21)旧时武士服装的一种,用以护腿。

(22)旧时蒙古东谈主出征时征帽上的一种饰物。

(23)旧时,东谈主们用生铁或钢制成片状物件,用以撞击火石取火。这个片状物件的一头有孔,不错随身佩带,称之为火镰。

(24)此“木”字疑系“大”字之误。

(25)指的是阴历。

(26)赪chēng,红色。

(27)即把原理概略地写在纸条上。

(28)指新闻绪论发达之后,每当发生紧要事件,报社刊印“番外”,报童高声叫卖的情形。

(29)兴起,即起床。

(30)料香,由香柏木加工而成的香料,烧毁时间散香味。

(31)俚谈,俗语、据说。

(32)盛弓箭的袋子。

(33)三造,原指农作物成绩的次数,这里指用香薰三遍。

(34)护身佛,释教徒佩带在身上的护法神。“请下”是一种虔恭的说法,即从佛龛取下的意旨风趣。

(35)侪chà,吾济即咱们。

(36)本篇原标题为“虎围之动身也”,今将“也”字不祥。

(37)别例,藏语,是一种长达丈二的大号,等分三节,吹起来声如牛吼,远闻数里,是喇嘛教的一种法器。

(38)界,舁字之误,舁yū,抬也。

(39)顶戴,清代用以差别职级的帽饰。

(40)旧秤,十六两一斤。

(41)近三十年,即光绪末年“侨民实边”到1918年的时候。

(42)长史、典仪、管家均为王府阉东谈主职。长史执掌王府里面事务,典仪执掌礼节轨制。

(43)该土默特贝子应为土默特左旗固山贝子索德那木。尹湛纳希的父亲旺亲巴勒曾在他辖下出任协理台吉。旺亲巴勒续娶喀喇沁右旗王族满优什卡,即尹湛纳希生母。

(44)喀喇沁旗有两个龙泉寺,这里指的龙泉寺在大西沟里。龙泉寺沟门又称大西沟门。

(45)挞,应为搭字。

(46)舋wèn,器皿的裂痕。

(47)舔,原文作丙字。

(48)谈光、咸乐岁间,公元1821~1861年。

(49)榛柴,即榛树枝柴。榛树是落叶小乔木,籽实可食,即榛子,枝条可作念笆柴。

(50)讵 jù,岂料。

(51)制钱,明清两代按本朝定制由官炉所铸铜钱称制钱。

(52)吊,旧时将一定数量的方孔铜钱用绳串起来称之为吊。行为钱币单元的吊,其铜钱数量以兑换纹银一两为递次,多至1000文少到100文或数百文不等。

(53)光绪朝始自1875年。

(54)旧制,以营造尺五尺为步,半步为武。未及数武,即没走几步。

转自《蒙古纪闻》

供稿 ᠡᠷᠳᠡᠨᠢ

#图文新星磋磨#j9九游会官方登录




相关资讯